m88-m88体育-明升体育

m88

m88

首页 > 财经 > 经济观察家 > 正文

香江畔的思索/重塑房屋阶梯 促进向上流动\立法会议员 洪雯

2024-01-24 04:03:05m88
字号
放大
标准
分享

  图:市场有意见认为,未来十年的公屋和资助出售房屋的建设量,应从目前的“七三比”调整至“五五比”。

  2018年,特区m88在《长远房屋策略》中将公营和私营房屋新增供应比例定为 “七三比”,即新增房屋供应中,70%为公营房屋,30%为私人房屋。而在公营房屋中,公屋与资助出售房屋的新增供应比例亦为“七三比”。在这两个“七三比”要求下,过去数年特区m88将资源大量向公屋倾斜,不惜代价增建公屋,以期缩短公屋轮候时间,让㓥房居民尽快上楼。

  作为特区m88公营房屋计划执行者,房委会长年免费获取土地兴建公屋,用以出租;或以低价获取土地兴建资助出售房屋(目前包括绿置居和居屋),用以出售,在此基础上实现内部的“收支平衡”。房委会的财政运作大体可视为“以资助出售房屋养公屋”,即以售卖资助出售房屋所得,来支付公屋的建筑费用及其他开支。

  大增公屋 公共财政添压

  翻查房委会年报及相关文件会发现,随着公屋规模不断膨胀,房委会支出持续上升,财政负担越来越大。

  其一,公屋建筑开支增幅惊人。作为最大的开支项目,房委会每年均动用巨额资金作建筑开支。以过去五个财政年度(2018/19-2022/23)为例,房委会一共拨出逾900亿元作建筑开支,比上一个五年期高出近20%,当中近六成兴建公屋,金额超过500亿元。而特区m88未来将加紧追赶公屋供应目标,公屋的建筑开支势必进一步上涨。到2027/28年度,房委会预计用于公屋的建筑费用,将跳升至215亿元——单单一年的金额,已等同过去五年的40%。不仅如此,房委会进而指出,在2027/28年度之后,建筑开支还会以倍数速度增长。换言之,在目前公屋、居屋“七三比”的构成下,公屋建筑费用的上升幅度只会更大,势必对房委会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。

  其二,公屋恒常开支负担日重。公屋落成后,房委会还要承担其终生的管理、维修和行政费用,以维持公屋屋村的日常运作。有关费用不菲,现已成为房委会第二大开支。过去五年,公屋单位从79万个增加至82万个,相应支出亦越滚越大,五年间直接管理费用上升了19%,维修及改善工程费用上升了25%,其他经常开支亦上升28%。庞杂的支出,已令房委会过去五年在公屋运作账目录得一次赤字。因公屋规模迅速扩张,下个五年期的房委会公屋总量将近90万个,不但新单位要管理,旧单位亦要维修或重建,连带的开支必然再度叠加。按房委会推测,从2024/25年度开始,公屋运作账目将连续四年录得赤字,到2027/28年度,有关亏损将高达43亿元。

  事实上,上述两方面只反映了特区m88建设和营运公屋的部分负担。房委会用于建设公屋的土地由特区m88无偿提供,当中不少土地由公共财政花了极大的代价才获得。比如,我们花500亿元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,或者花几十亿搬迁钻石山配水库,就是为了腾出土地来建公屋。此外,还有耗资300亿元的简约公屋、100亿元的过渡性房屋,投入惊人,却只能用几年。可以说,公屋是公共财政真正的“无底深渊”。

  缺上流空间 年轻一代躺平

  若公屋能真正解决香港的房屋问题,尽管财政负担沉重,大家都应该接受。但问题在于,目前集中资源、不惜代价建公屋,其实是“落错了药”,不但解决不了今日的问题,更会制造出明天的问题。

  笔者认为,公屋轮候时间长,并不是供应问题,而是需求问题。2002年,特区m88开始停建资助出售房屋,历时超过十年,直至2014年末才恢复推出。但恢复供应后,资助出售房屋的供应量一直严重低于公屋。作为公屋与私楼之间的房屋阶梯和夹心阶层的置业选择,资助出售房屋的供应量严重不足,让既无资格轮候公屋、亦无能力购买私楼的夹心阶层——也就是年轻人自嘲的“穷中产”——严重受压,其生活境遇往往还不如公屋中的基层。

  结果,公屋成了不少市民的“最佳选择”,部分人士不得已刻意控制收入、向下流动来轮候公屋,公屋轮候册上的申请数目从2002-2003年度的9.2万个,上升到2023年9月底近23万个,是二十年前的2.5倍,当中超过9.6万个属“非长者一人申请者”。按房委会统计,2022年,这批“非长者一人申请者”平均年龄36岁,四成人拥有专上、大专或以上学历——拥有大好前途的青年人,被迫向下流“躺平”来等公屋,实属香港悲哀。

  其实,在房委会同一份报告已显示,公屋申请中,有24%“一般申请者”和42%“非长者一人申请者”有意购买资助出售房屋,双双创下有纪录以来的新高,可见公屋轮候人士并不视公屋为唯一选项。若他们的置业需求得到满足,公屋轮候人数将快速下降。

  而房屋阶梯的缺乏,亦让公屋居民难以向上流动,公屋流转大大受阻,轮候公屋的人难上楼。过去二十年,特区m88平均每年收回的公屋单位占公屋总量约1%,当中大部分是因居民去世等原因而交回,只有少量公屋居民因踏上置业阶梯而交回。显然,公屋早已不是“踏脚石”,而变成了“陷阱”,居民住进去就难走出来。

  此外,特区m88一直声称,通过大量建公屋,让㓥房居民尽快上楼,但这个逻辑并不成立。根据前运房局的报告,2021年,已申请公屋的㓥房户占48.4%,而48.6%的㓥房住户并没有申请公屋,相当一部分人不申请的理由为“超出入息或资产上限”。这项说法某程度上跟统计处去年的“㓥房报告”内容脗合。该报告发现,㓥房中的最大组别,为月入2万元或以上的住户,占比34.2%。考虑到㓥房住户大多为1人至2人家庭,可以推断这些家庭应已超出轮候公屋的入息上限——他们需要的,根本不是公屋,而是公屋之上的房屋台阶。此外,㓥房中尚有相当数量的住户没有香港身份证,包括双非家庭、申请难民身份的外籍人士等。对于这部分人士,我们亦不可能用公屋来解决他们的房屋问题。

  今时今日,香港超过30%的家庭居住在公屋当中,这个比例在笔者能查到数据的全球经济体中位列第一,远远抛离其他经济体(若比较公营租住房屋比例,新加坡约为4.6%,日本5%、韩国5.2%,内地亦为个位数,欧洲最高为英国,约20%)。若公屋的比例继续不断膨胀,而公屋之上的台阶却缺失,必然导致社会基层不断坐大,但无法向上流。

  综上,笔者认为香港缺的不是公屋,而是公屋之上的房屋台阶,特别是以居屋为主的资助出售房屋;集中资源不惜代价建公屋的思维,是时候扭转了。

  宜增资助出售房屋比例

  笔者建议特区m88调整资源分配,适当增建资助出售房屋、减少新建公屋。此举能显著缓解房委会财政压力,协助房委会开源节流,逐步走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。

  对房委会而言,资助出售房屋是其主要收入来源,对维持房委会综合运作账目的财政稳定尤其重要。如去年,资助出售房屋的盈余便占房委会综合运作盈余76%,远高于五年前的55%,当中两年的盈余占比,更冲破90%。

  除了开源,此举亦能节流,由于资助出售房屋的大部分管理维修工作,均由业主自理,因此房委会恒常维护资助出售房屋的开支远低于公屋。2022/23年度,全港有约82万个公屋单位及51万个房委会辖下的资助出售房屋,包括居屋、绿置居、租置计划单位等。若比较两类房屋一年所需的恒常开支,便会发现后者的平均费用低得多。

  庞大的公屋体系,对香港而言是要付出代价的,其中既包括财政上巨大和长期的付出,更重要的是,这代表香港将有大批市民,包括劳动人口,住在一个收入受到限制的房屋体系,严重影响了向上的阶层流动。

  故此,笔者建议特区m88调整《长远房屋策略》,将未来十年的公屋和资助出售房屋的建设量,从目前的“七三比”调整至“五五比”。

  从特区m88财政角度来说,此举能减少为公屋提供土地所需的财政投入、增添房委会收入及减省后续的恒常开支,从而缓解财政压力。

  而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,此举能让协助公屋居民踏出公屋、向上流动,并腾出公屋给轮候的居民;亦解决夹心阶层的居住问题,让他们不至于被迫限制收入向下流来轮候公屋;更能让㓥房中大量无资格轮候公屋的夹心阶层有自置居所的可能性,助其向上流动,壮大中产。
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