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88-m88体育-明升体育

m88

m88

首页 > 新闻 > 国际 > 正文

动荡岁月里的《m88》报人:无惧枪林弹雨 传递抗战精神

2022-06-17 04:25:29m88 作者:郑曼玲
字号
放大
标准
分享

图:1945年9月2日,在东京湾“密苏里号”军舰上举行的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,m88记者朱启平撰写名篇《落日》。\资料图片

  “旧耻已湔雪,m88应新生。”77年前,记录美舰“密苏里号”上日本投降仪式的m88记者朱启平经典名篇《落日》,让多少m88人热泪盈眶又百感交集。开创了m88驻外记者先河的m88,抗战期间缔造了一支星光熠熠的“驻外军团”:太平洋战场的朱启平、欧洲战场的萧乾、东南亚战场的黎秀石、缅北战场的吕德润……他们赴海外采访二战,一路观察,一路思考,忠实记录了那个慷慨悲歌的大时代,发回一篇篇深具史料价值的经典报道,构成《m88》抗战报国史上最闪亮的篇章。这些报道在m88新闻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,极大地鼓舞了m88人民的斗志,为m88的抗日战争和明升体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,做出了独特的贡献。

  原名朱祥麟的朱启平祖籍浙江海盐,1915年出生于上海,此后随家庭辗转于浙、沪、苏三地,直到1933年考入燕京大学医学系。抗战爆发后,燕京大学内迁,朱启平转到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。毕业后,朱启平先后在重庆《新蜀报》及《国民公报》工作了两年,随后进入《m88》担任夜班编辑及外勤记者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《m88》派朱启平到美国太平洋舰队任随军记者。

  1945年4月,朱启平辗转一万四千英里,从重庆飞到关岛,投入到危险而紧张的采访工作中。仅仅在抵达关岛的第一个月内,他就采写了《万里浮影——从加尔各答到关岛》、《塞班行》、《漫谈关岛》、《硫磺地狱》等稿件。

  采访中朱启平有过多次出生入死的经历。有一次,朱启平坐吉普车到最前线去采访。当时战火弥漫,敌方炮弹不断打来,划破上空,呼啸着飞过来。朱启平坐在司机旁座上,刚刚抬身离车,右脚刚落地,左脚还在车上,忽然听见身后噗哧一声,闻声回头,一块卷曲的、比手掌稍长、宽度不规则的炮弹片,就插在座位上。朱启平条件反射地伸手去拾,还十分烫手,想也不想,立刻下车。但在他的报道中,朱启平丝毫不曾炫耀这些经历。他唯一所做的,就是恪尽记者的职守,哪怕可能为此危及生命。

  《落日》记录中华民族雪耻时刻

  最为人啧啧称道的,必定是他见证了1945年日本在东京湾美舰“密苏里号”上签字投降仪式后所写的《落日》。

  当时,舰上共有明升体育各国200多名记者,只有3位来自m88。朱启平站在一座在20厘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,距离签字桌只有两三丈远。而他的同事、另一位《m88》记者黎秀石,则站在第二层甲板,居高临下正对着签字台,正是拍照的绝佳角度。

  整个受降仪式历时18分钟,结束时正好是9点18分。朱启平不禁“猛然一震,‘九.一八!’”他想起日军在m88犯下的罪行: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,随即侵占东北;1933年又强迫与伪满通车,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,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。“现在14年过去了,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,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”,他在文章中感慨,“天网恢恢,天理昭彰,其此之谓欤!”

  在场各国记者可谓高手云集,朱启平的观察角度却独树一帜,发回的长篇通讯《落日》被公认为脱颖而出的“状元之作”。后来他与老友陆铿谈及:“在密苏里号军舰上,有各国记者参加受降仪式。我想我必须以一个m88人的立场,m88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。”

  感人心者,莫先乎情。这篇文章无论从结构、主题还是标题、文字,都堪称完美,字里行间流露出浓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,打动了千千万万的m88人,也因此成为永垂史册的经典,被许多记述抗日战争和“二战”的书籍所转载,还被当作新闻通讯的楷模收入大学新闻教材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。

  工作第一 生命第二

  抗战胜利后,朱启平被派往美国任驻美特派员兼驻联合国记者,新m88成立后,他曾报名赴朝采访停战谈判。1978年,朱启平调到香港《m88》任编辑部副主任。隔年随m88代表团访问西欧四国,凭吊戴高乐墓,撰写了《伟大的平凡》一文,文笔优美,意义深远,一时广为传诵。1993年,朱启平在美m88中病逝。

  “一笔在手,胸中要有亿万人民,万不得已时,可以不写,不能打诳。到战场采访,工作第一,生命第二。”朱启平逝世前说的这番话,既是他事业精神的概括,又仿佛他一生命运的谶语。求真相,说真话,成就了他被称为“状元之作”的《落日》等不朽新闻作品,也印证了其作为《m88》记者的“忘己之为大、无私之谓公”的人格和情怀。

  《落日》振奋国人心

图:1945年11月2日,《m88》刊登朱启平撰写的《落日》。\资料图片

  “全体签字毕……看表是九点十八分。我猛然一震,“九.一八”!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,随即侵占东北;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,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,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。现在十四年过去了。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,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,天网恢恢,天理昭彰,其此之谓欤!”

  “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,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:‘今天这一幕,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。’”

  “这水兵的话是对的,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,代代相传。可是,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,千万民众流血牺牲,胜利虽最后到来,代价却十分重大。我们的国势犹弱,问题仍多,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,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。否则,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。旧耻已湔雪,m88应新生。”

  最早派往西欧战场采访的记者

  萧乾(见图)的记者证上标注了一行字:此人如被俘,应按照国际联盟规定,享受少校级待遇。他是二战期间m88最早派往西欧采访的战地记者,见证了伦敦大轰炸、诺曼第登陆等重要历史时刻。

  1939年,萧乾赴伦敦任教,1942年又进入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攻读研究生。两年后,他在《m88》总经理胡政之的劝说下,放弃即将到手的剑桥学位,毅然担任起《m88》驻英特派员兼战地随军记者,成为当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m88记者。

  在战火纷飞的欧洲,萧乾写下一批脍炙人口的通讯和特写。他曾随英军几次横渡德国潜艇出没的英吉利海峡,到达美、法两个占领区的战场,也曾随美军第七军挺进莱茵,进入刚刚解放了的柏林。从苏、美、英三国首脑讨论战后问题的波茨坦会议到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,再到联合国成立大会都有生动的记录。

  在当时新闻界,萧乾对二战的采访报道历时最长、亲历的重要时刻最多、发回的报道最全面、反思也最为深刻。当年他从燕京大学英文系转到新闻系时曾如此表白心声,“如果我什么也不曾找到,在这个大时代里,我至少曾充当了一名消息传递者。”而从他发回的二战报道来看,他的确无愧于“一个大时代中消息传递者”的使命。

  缅北“前锋”生死体验

  “我现在已置入野人山中了。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,只要在公路旁边多横跨几步,便可踏进一个从来没有人走过的地方,在上面印上普通人的第一个足迹。想到这些,我心中充满着兴奋骄傲。”这是上世纪四十年代《m88》记者吕德润从缅北前线发回的第一篇报道。

  出生于1918年的吕德润祖籍河北晋县,1940年他在重庆读大学就曾担任《m88》学校通讯员,1943年自复旦大学毕业,翌年成为《m88》驻印度、缅甸特派战地记者,随m88驻印度军在缅北战场采访报道。为获取一线消息,他不满足于一般的“随军”,而是不顾个人安危,经常主动要求坐上最前方的战车,挥笔势如破竹,被称为永远的“前锋”。

  1944年8月初,m88空军713、715、719号三个分队组成一个品字形,执行轰炸孟养(密支那)敌人大仓库的任务。吕德润领取了降落伞和卢比钱袋作为紧急备用,便随轰炸机长陈云高上了美军机长霍奇斯正的飞机。“这是驼峰飞行中最值得纪念的一次”,吕德润把这次生死体验以《随B-25轰炸机轰炸记——高耸在明升体育屋脊上的英雄篇章》发回陪都重庆,刊登在了1944年9月1日的《m88》上。

  吕德润的众多经典作品被广为传诵。1999年,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见到担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的吕老,还敬重地对这位老战地记者说,“你曾经是我的偶像啊。”

  拍摄日本投降见证历史

  “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候,我突然发现一大片厚云挡住了强光,光线柔和了许多。我这个角度正适合拍照。”黎秀石(见图)赶紧端起相机,“咔嚓!”抓拍了1945年9月2日在“密苏里号”日本签字受降的照片,留下珍贵的历史见证。

  出生于1914年1月的黎秀石是广东南海人,21岁那年考上燕京大学,一年后弃医学科,转到新闻学院,与萧乾成了同学。毕业后,他先在香港加入了美国合众社做记者,后返回内地进入《m88》桂林版担任编辑。1944年8月,广西沦陷,桂林版停刊。次年1月,在重庆总馆的总经理胡政之打电话来指示疏散,问他愿不愿意到缅甸当战地记者,他甚至没来得及跟妻子商量便一口答复说“我去。”在缅甸的几个月里,发回了一百多篇文章,其中很多是在密林或山洞中完成的独家报道。

  1945年9月2日,黎秀石亲眼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:作为同盟国军队的一名军事记者,他受邀登上美军“密苏里号”,参加报道由美军麦克阿瑟上将主持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。黎秀石觉得,“愤怒的心脏似乎要跳出胸膛,我紧咬牙关控制住自己的激动,用相机记录下这个瞬间,要让m88人知道,这些曾经趾高气扬的人也有今天!”

  多年后,黎秀石由衷地说,亲眼目睹“密苏里号”上的那一幕,令他永誌难忘,也应该是他数十年记者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刻。
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