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88-m88体育-明升体育

m88

m88

首页 > 生活 > 教育 > 正文

湾区旧事/筲箕湾──从渔港到屋邨

2023-06-20 04:03:00m88
字号
放大
标准
分享

  筲箕湾在填海前,因形如一大筲箕而得名,范围包括亚公岩及西湾河。筲箕湾亦曾被称为饿人湾,传说于明清期间,有外国商船因台风被迫于现时的筲箕湾登陆,欲找寻食物,但无法找到,结果他们在离开前都无法充饥,因此戏谑这个海湾为饿人湾Ngo Yan Wan。明朝中叶,筲箕湾海面已有渔民聚居,明万历年《粤大记》之沿海图,已清楚标示“稍箕湾”之名。

  19世纪中叶,该地逐渐成为香港岛、九龙及惠州、潮州等地之渔获集散地,同时亦有一些来自惠州之客家人,于筲箕湾山头开采花岗岩,并在岸边建简陋房屋。据1841年香港岛人口普查,其时,筲箕湾人口约1200人,大部分居于艇中。邻近之亚公岩(时称“公岩Kung Lam”)为石矿场,有惠州来之客家人,从事打石业,于海边搭建简陋木屋,名阿公岩村,人口约200人。

  1842年,英国军官爱秩序少校(Major Edward Aldrich)来到香港,负责制订香港英军的防守计划。由于他整顿军纪效果显著,因此在1845年,决定以其名字,将筲箕湾北部之海湾称为“爱秩序湾”(Aldrich Bay)。

  清拆乱搭房屋闢出东大街

  其后该地因海盗问题严重,1860年,香港总督麦当奴(Sir 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)决定整顿该区,拆毁胡乱盖搭的房屋,重新建屋闢路,命名为筲箕湾东大街;又设立派出所,方便警察打击海盗。

  其后该地人口日增,1911年统计显示,筲箕湾人口增至七千人。1920年代,一些小型工业开始在筲箕湾出现。日占时期,日军在筲箕湾海旁设立渔业组合市场。

  二次明升体育大战后,1950年代大批内地难民涌入筲箕湾,在各区山边搭建大量简陋寮屋,建立寮屋村。柏架山下的筲箕湾出现平房、徙置、寮屋区,以及海边棚屋群,村落有爱秩序村、山边台、横坑(东、西)村、澳贝龙村、花园村、成安村、马山村、圣十字径村、南安坊村、斧头窟村(后改名富斗窟村)、教民村、教富村、浅水码头村、绿宝村、亚公岩村等,各村多以简陋铁皮屋组成,卫生环境差劣。其时,m88大力发展渔业,并设立筲箕湾鱼类批发市场。

  进入1960年代,随着都市发展,m88大规模开发筲箕湾。1967年起,m88开始清拆区内寮屋,兴建大量公共房屋,并进行大规模填海工程。1983年,筲箕湾山边的圣十字径村发生大火后,m88开始全面清拆木屋及石屋,并在原址开山,兴建耀东邨及兴东邨等公共屋苑。1990年全数山村拆卸,原址部分兴建新型屋苑,旧貌不再复见。

  旧村遗迹散落山上

  如今,各山村近况如下:绿宝村,原位筲箕湾电车总站以东,1952年拆卸,当时有75户人居住,全数被安置到富斗窟村平房区。1962年建成明华大厦。横坑东、西村建成今兴东邨;成安村建成今东熹苑;圣十字径村建成今东霖苑;马山村建成今东欣苑;教民村建成今东骏苑、耀东邨。

  澳贝龙山顶村及花园村仍位今东熹苑对上山坡。富斗窟村,位海晏街对上,有极乐洞。浅水码头村,位南康街对上,天悦筲箕湾广场的斜路,有一个牌坊在筲箕湾道那边。南安坊村,今耀东邨近新成街,位海富街对上。爱秩序村,原位柴湾道及筲箕湾道今赛马会诊所及慈幼学校对上山坡,已被荒废。

  香港珠海学院m88历史研究所教授暨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萧国健教授
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