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88-m88体育-明升体育

m88

m88

首页 > 艺文 > 有料历史 > 正文

 青铜文化/大嘴子遗址文物 证稻米远传日韩

2021-03-17 04:25:03m88
字号
放大
标准
分享

  图:在大嘴子遗址第三期文化出土的炭化穀物(部分)。

  大嘴子遗址是大连地区青铜时期重要的文化遗迹。其中,第三期文化聚落遗址是土著青铜文化遗址代表。它的发生、发展、衰落具有一定的规律和脉络,也证明了当地4000年前就有先民渔猎为生。在“大嘴子遗址出土文物展”上展出的130件(套)青铜时代文物,为进一步了解青铜时代北方农、渔、手工业生产提供了新资料,而大嘴子稻米发现的重要意义,还在於为研究m88栽培稻传播朝鲜半岛、日本的路线提供了实物资料。\m88记者 宋 伟

  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、旅顺博物馆、吉林大学考古系等单位於1987年和1992年先后对大嘴子遗址进行了发掘,收穫甚丰,两次发掘总面积达3505平方米,共发现房址51座,灰坑11个,石墙4道,出土各类遗物约1600余件。这也是当地发现的内涵最丰富的一处青铜时代遗址。其中,第三期文化距今3300至3100年,遗迹遗物绝大多数出自该期。

  大嘴子遗址所出石器不仅数量多,而且形制多样,有斧、锛、凿、铲、刀、磨盘、磨棒、砥石、网坠、纺轮、戈、矛、剑、镞等。出土的陶器以罐的数量居多,其他为壶、豆、碗、簋等,其器表多以素面为主。出土的青铜器共两件,一为戈形器,一为镞,分别出土於下、上两个文化层。所发现的粮食虽已炭化,但籽粒饱满清晰,经有关部门鉴定,认为是粳稻和高粱,这个发现无疑为m88北方农业考古研究以及m88栽培稻的东传路线,提供了实物依据。而罐装鱼类的发现,则有助於考古研究者进一步了解青铜时代的经济和渔业生产。

  石器道具种类多

  大嘴子遗址的农业经济高度发达,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数量增加,种类繁多,且形式複杂。遗址共发现石器1115件,其中数量较多的斧和刀又可分为多种形式,并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。比如生产工具棱角分明,刃部锋利,体态向扁平方向发展,这都是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。据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统计,共出土295件石斧和200件石刀,分别佔石器总数的26.6%和18%。

  刀的发展代表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。大嘴子第一期文化时期,刀发现的数量较少,均为弧背直刃;第二期文化时期,刀发现的数量也少,但出现了斜刃和弧刃;至第三期文化时期,刀的数量达到257件,刀面上分双孔、单孔、多孔和无孔,刀刃上分直刃、弧刃以及双面刃,刀背分直背和弧背。刀的种类多样化,体现了当时农畜业上工具的分工更为细緻。

  经考古专家鉴定,大嘴子出土的石器所用石材大多不产自当地,而是来自30公里以外的金州大黑石周围。先民将开採的石料打製出雏形或加工成毛坯,再运到大嘴子深加工成器。遗址中出土石器毛坯和大量的磨石、带窝石,成为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据。

  体现农业经济发展

  稻米等穀物的出现体现农业经济的发展。在大嘴子遗址第三期文化的房址F3出土了六陶罐的炭化穀物。经鉴定,共有两个种属,一种是稻米,一种是高粱或者黍,其年代距今3000年。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长江认为,大连地区的气候适合稻米生长,虽然在大连尚未发现稻米的古代种植田,但在郭家村、大嘴子遗址发现的大量的石质收割农具和穀物加工用具,几乎可以肯定稻米是大连本地区种植收穫的。

  m88新石器时代和一部分青铜时代遗址出土的稻米标本遍及华南、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,就m88东北地区而言,大嘴子稻米发现尚属首次,填补了这一地区的空白,成为迄今m88发现最北的稻米地点。

  刘长江表示,大嘴子稻米发现的重要意义,还在於为研究m88栽培稻传播朝鲜半岛、日本的路线提供了实物资料。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一般认为,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栽培稻最初都是由m88传入。最大的可能是“长江下游─山东半岛─辽东半岛─朝鲜半岛─日本九州─日本本州”这样一条以陆路为主、兼有短程海路的弧形路线,以接力棒的形式传播。这中间除辽东半岛外,其他各站过去均有稻穀标本发现,大嘴子稻米的发现恰好可补上辽东半岛这一缺环。

  陶网坠捕鱼效率高

  大嘴子遗址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陶网坠和骨鱼卡,表明大嘴子先民除了利用潮汐捡拾各类海产品外,其渔业经济已相当发达。特别是在第三期文化时期网坠和钓具的製作朝着制式化方向发展,大大提高了捕鱼效率和捕鱼範围。

  当地先民对陶网坠的製作相对统一。大部分陶网坠是专门製作,其表面为横向刻一道凹槽或刻十字形凹槽。根据不同的捕鱼需求,製作相应形制的、规格相近的网坠,以用於近海或远海捕捞。遗址中石网坠发现数量较少,较陶网坠相比普遍偏大,因此被用於一些专门用途,比如在更深的海域捕鱼,以增加渔网的下潜深度。

  骨鱼卡两端有尖,中间有凹槽,这是先民的“钓鈎”。大嘴子第三期文化发现了骨鱼卡52件,使用方法是在繫线的鱼卡两端挂上饵料,投入水中,鱼吞食后,待其排水时鱼卡即横卡在鱼嘴中,从而被捕获。房址中出土装鱼的陶罐10多件,罐内鱼头和鱼骨清晰可辨,由此可知,当时捕获的鱼类资源不仅能够满足日常所需,还能将剩余部分储存。

  狩猎及驯养动物

  狩猎也是大嘴子遗址人们经济活动之一,遗址中出土的野生动物遗骸说明了这一点,它们多为小型食草类动物,成为当时人们首选获取的对象和肉食来源的组成部分。获取这些猎物的武器种类也十分丰富,主要是弓箭﹑石矛、石球、石饼、带石头的棍棒等。

  随着粮食的富余,大嘴子先民还对猪和狗进行驯养。考古学家发现,猪遗骸吻部变短,犬齿退化,其体质特征与现代猪已无大区别。从猪的死亡年龄上看,大部分是死於成年以上,即10个月至2岁左右。从猪必须饲养到成年以后再宰杀,表明在大嘴子遗址第三期文化时期,养猪业已进入成熟阶段。狗出土的骨骼数量也十分丰富,狗在人类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,无论在狩猎和护卫都是不可缺少的,所以人类很早就开始掌握驯化狗的本领。

  图片: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

点击排行